會摘錄這篇文章,是因為深深地讓我感覺到,學校教育可以造就一個人擁有很好的工作能力,但是在造就一個人的品德與個性方面,卻很有限。難怪印象非常深刻還記得,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:"缺乏人文素養的專家,只是一條訓練有素的狗。"

有關人生的智慧與待人接物應對進退,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比較能夠影響一個人在生活上的表現。發現,一個人的行為觀念偏差,絕對是跟家庭教育有深深的關連。

雖然我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,但是我想,偶而看看星雲文集,也可以漸漸了解自己身為人(而非狗)的心性。>> 星雲文集 <<



本文摘自:星雲文集

酸葡萄

2002年07月24日

一個人,見不得別人好,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,總要說一些風涼話去諷刺他、打擊他,甚至對別人的成就,表現得不屑一顧,這種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」的人,就稱為「酸葡萄」心理。

一個團體裏,太多「酸葡萄」心態的人,必定成為發展的阻礙。例如民國以來,蔣中正和李宗仁、張學良、馮玉祥、閻鍚山等人,因為彼此「酸葡萄」的心態作祟,所以自始至終高層不和,不能團結一致,國力消耗,實為可嘆!

再回顧往昔的歷史,秦朝時,李斯因為酸葡萄心理,見不得同學韓非比他優秀,所以導致韓非死於非命;三國時代,周瑜「既生瑜,何生亮」的感嘆,也是一種酸葡萄的心理;清朝時,雍正皇帝對於兄弟爭奪王位,從酸葡萄的心理產生懷恨,最後一個個秋後算帳,所以兄弟鬩牆,令人惋惜。

酸葡萄心理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。不過,我們批評一個人說他是酸葡萄的心理,是酸葡萄的性格;其實,酸葡萄只要經過陽光、和風的催化,他一樣可以轉變成甜蜜蜜的葡萄。問題是陽光在那裏呢?和風在那裏呢?這就是酸葡萄要注意的。

在佛教裏,把酸澀比成煩惱。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無明煩惱,所表現出來的是貪瞋嫉妒,不但別人不能接受,連自己也引為束縛痛苦。他必須要有佛法的法水滋潤,要有佛光的照耀,得到外力的助緣,使其內心逐漸變化,可能污染的會成為清淨,無明的會成為明理,愚癡的會成為智慧,酸澀的會成為甜美。

酸葡萄性格和酸葡萄心理的人,固然是自己氣度不夠、眼界不寬、修養不夠;更重要的是,當自己尚未成熟時,又遇不到陽光、和風的照拂,反而受到蟲害、霜雪的侵襲,自然無法轉化酸澀為甜美,所以是酸是澀、是甜是苦,自有其差別因緣。

農夫種植葡萄,要悉心照顧,不但要定時灌溉、施肥、除草,甚至在葡萄尚未成熟時,要用紙布包裹,以防昆蟲叮咬。人,照顧自己的真心佛性,也要層層防護,以免受外境的污染,尤其重要的是,要有「轉化逆境」的能力,如此才能轉煩惱為菩提,如同葡萄轉酸澀為甜美一樣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iel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