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留學念書,尤其那種學費超級貴的「全球排名百大的 MBA」,到底值不值得呢?

這是許多準備著出國念 MBA 的學子,內心深處的最大疑問。我記得,四年多前,當我還在台灣準備著出國念書的時候,我很積極的去參加一些國際學校或組織在台灣舉辦的演講或座談會,想藉由這樣的機會,可以了解出國念書的第一手資料。通常,在整個演講、座談會的最後,總是會開放現場的同學發問,讓主講人回答在場同學內心的問題。而當時一心嚮往出國念書的我,問了一個大多數同學都很關心的問題:「出國念學費如此昂貴的 MBA,辭掉工作,花了寶貴的時間、金錢,到底值不值得呢?」

既然是念商學院的 MBA,就讓我用「投資報酬率」的觀點,來回答這一個問題。但是投資報酬率,也端看自己個人如何設定這「投資報酬率」要在幾年內回收。如果想要設定在一兩年之內回收成本,這是一定不符合獲利公式;但如果是設定在三五年後(中長期)回收所付出成本,那麼出國念個 MBA 就是一個值得的投資。而如果更有能耐,可以長期生活在海外並且工作帶進收入,那麼,這更是一個理想的狀況,因為在名校當地工作的收入,的確是遠比在台灣工作收入高了許多,這樣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磨練與職涯發展規劃,都有著百分百確定的正向關係,除此之外,投資報酬率的回收年限也將跟著縮短。(但是,當然也要想到,一個人獨自在異鄉發展的那種艱辛生活,不是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說盡,除了遠離台灣這樣熟悉便利的生活,也不能在早餐隨便吃個美而美就可以打發,更沒有辦法騎個小摩托車就到旁邊的夜市吃它個香辣鹹酥雞、烤香腸、蚵仔煎再回家等等~。

那如果,真的要計算出國念 MBA 的投資報酬率,要多久才能「損益平衡」呢?

我想這個問題,又要跟自己個人在學校唸書所付出的努力多少成相關關係。只要沒有忘記當初下定決心出國念書的初衷,讓自己真的在學習中獲得知識,培養出真正的實力,不管在功課學業上或是人際關係的成功互動上都能平衡兼顧的話,畢業之後的發展,絕對可以說是屬於具有潛力的人才,這樣的人才是不用擔心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。再來,如果 MBA 學成畢業,因為每個畢業生的收入水準不同,加上金錢消費觀念不同,也就造就個人對「投資報酬率的回收年限」不一。

就我個人的例子來說,當初出國念書,以為有機會可能獲得獎學金,但是最後落選並沒有拿到獎學金,所以,只好向銀行貸款了兩百萬元,其中一百三十萬元是學校的學費,剩下的七十萬元,也就成了出國這一年半的生活費。<註一>

畢業半年之後,我好不容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找到一份理想中的工作,經過大致計算之後,我在布魯塞爾工作一年的收入,扣除生活支出,可以全部還清在台灣銀行的兩百萬貸款,外加三年的利息成本。所以,我可以說,畢業後兩年內就可以達到「損益平衡」。如果,有幸可以申請到獎學金,讓藉由貸款來繳學費的金錢成本越低,那當然可以達到損益平衡的回收年限就會越短;相反的,如果不控制消費支出,保持節儉的習慣,收入所得的存款不多,可以還貸款的本金變少,那投資報酬率的效益也就越低囉!<註二>

當達到「損益平衡」之後,工作所得的收入,就是完全屬於個人的有形的資本財,而這樣的有形資本財在未來會是成等比級數的速度增加。另外,還有個人經驗與知識的無形資產也考慮進來的話,這兩項有形無形資產的累積起來,則是相當可觀,其正面價值是可以百分百肯定的。

出國念 MBA 是個正確的選擇嗎?

這個問題,又要回歸到問者本身自己的身上了。因為,我不能標準式地回答每個人說,「出國念 MBA 準沒錯,這就是個正確的選擇。」因為個人的性格、興趣、能力、對新環境的適應力、對自我未來的目標設定、家庭因素等等都不盡相同,出國念書的確是一件影響相當大的決定,不僅僅是個人自己,還包括你身邊週遭的親人朋友等等,所以,這些牽涉到個人因素的考量,我無法一一設想權衡孰重孰輕後而做下最後的決定。而且,更是有些人不需要念到 MBA 就可以月入數十萬元,應該也無須錙銖必較的計算什麼投資報酬率,更不用操心什麼是損益平衡。還有那種繼承萬世祖產含著銀湯匙出生的人當然也不用多說了。

有些人,可能在一開始準備出國留學時,信誓旦旦說著一定要學成歸國、衣錦還鄉,但是,卻無法達成目標,在孤單無助的異鄉,世事多變,無法承擔壓力,漸漸地精神變得異常而崩潰也時有所聞。或者,不懂得節制開銷,念書到一半就沒有資本後援,終變成了一場半途而廢結局收場。

所以,念不念 MBA,要看你對自己的認識程度有多少。這一場出國留學之旅,也正是考驗著個人在體驗生活、經驗人生各方面成熟度多少的一種堅實試煉。

回想自己當我從一個鄉下長大的女孩,後來在台北念完大學就業六年後,決定辭去工作、放下台灣的一切,隻身一人到異鄉展開留學生生活,讓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始,雖然這一路走來甘苦參半,一開始的求學過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,但卻是最值得我驕傲而感激的過程,就是因為有過那一段寒徹骨的歲月,而今聞得梅花撲鼻香。

我真的體會到,越是經歷過那些不為人知的酸楚,才越感到這一場人生的甘甜。

-no.827-


 <註一>

當我剛從大學畢業,自己的理財觀念並不成熟,每個月不僅花光所有的積蓄,就是所謂的「月光族」,而且甚至為了想要滿足購物慾,用信用卡分期付款,而次月只繳最低應繳金額,讓金錢在不知不覺中流失,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。後來,發現這樣的消費模式,的確相當不夠聰明,後來懂得改變自己的消費方式,開始量入為出,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,存了一點小錢,然後買了一台車代步。不過,後來又發現,在台北市開車相當不經濟,也根本存不了錢,每個月的收入又幾乎花在關於車子的消費上。最後,把車子賣了之後,再度調整消費的態度與觀念,過了兩年,才漸漸又存了一筆小錢,這段時間,我開始充實自己,給自己一個比較中長程的目標,決定準備出國念書,另外,也趁著上班休假時間,出國旅行,增廣見聞。

就是因為如此,六年多工作下來,其實我並沒有很多的存款,當我很幸運地拿到荷蘭 TiasNimbas 的入學許可時,我卻沒有足夠的存款去念書。當時,一心很想出國留學的我,真的很不希望因為沒有金錢的關係,而失去這個念書的機會。很幸運地,剛好那一年,教育部頒布了「申請優惠利率留學貸款」的辦法,但是,一開始,申請貸款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,最多僅能貸款到八十萬元,然而 TiasNimbas 的學費就要一百三十萬元,而我銀行的存款也只有十多萬元,根本不夠付學費,除此之外,還要考慮到這歐洲念書一年半下來的高昂生活費怎麼辦?

爸媽也沒有多餘的存款,爸爸是靠著當初軍人退役的微薄退休金過日子,我是不可能拿爸媽的老本出國念書。後來,因為大嫂的支持,透過她的關係,讓我在另外一間銀行貸款到了一百二十萬(也是留學貸款名義),也因為有家人的支持,兄長幫忙做保人,才讓我好不容易籌措到這兩百萬的學費與生活費。

我對這得來不易的「留學基金」,真的相當感激與珍惜。所以,我在荷蘭留學期間,我不敢隨意花用這所剩下單薄的生活預算(七十萬元),當我一到荷蘭,就先將七十萬的生活費預算,存到銀行的「saving account」(利率比較高一些),然後每個月再從 saving account 提撥一筆當月固定預算到「normal account」,所以,生活一年半下來,Saving account 戶頭裡竟然還剩下二十多萬元,另外還賺到兩萬多元的存款利息耶!

就學貸款在兩年後開始還本金的時候,我還將當初在荷蘭剩下的二十多萬元寄回台灣,當作繳貸款的費用哩! 這筆錢,多少也在我畢業後找工作時,成為我生活上的後盾與支持。

所以,好好運用有限的「兩百萬留學基金」,是可以好好圓一場出國留學念個百大 MBA 的夢。

與正在努力計畫出國念書的同學,共勉之!


 <註二>

這裡並沒有考慮在國外就學一年半,相對下若沒有辭掉工作的薪水收入,僅考慮實際投入的金錢花費做為成本計算。



PS 1. 這一篇文章,其實已經在心中醞釀很久,想要將自己個人的感想寫出來,跟一心想要出國念書的同學們分享,只是之前很多事情纏身,於是就始終沒有提筆寫這一篇分享的文章,今天剛好有一位網友留言,問到關於學費的問題,所以,我也就乾脆把這一篇文章,寫下來,回答這位網友(Macy)的問題,也同時跟擁有相同疑問的同學分享。

PS 2. 以上提到的金額,均以台幣(NT$)計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iel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